卫星遥感辅助辽宁农业保险定损
 

背景

 

2007年以来,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快速攀升,案件量、赔款量也随之大幅增长。一旦发生大面积灾害,将面临理赔力量不足、损失信息不对称、定损标准不统一、缺乏客观依据等问题,影响理赔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。同时,承保面积的扩大和承保风险的增加,也对理赔的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 

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、周期短和信息量大等特点,利用遥感影像能够进行农业大面积灾害损失分级信息,计算评估灾害损失金额,使理赔人员能够掌握灾害损失的宏观分布情况,起到节约人力成本,提高理赔效率的作用,使保险公司免于支付高于实际损失情况的赔款。

 

解决方案

 

2009年8月,辽宁省西部地区出现了60年来最严重的伏旱。PICC与东方道迩联手合作,以辽宁省朝阳市为试验区,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辅助定损试验,并与传统定损理赔方式进行比较,验证遥感辅助定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。这是国内第一个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定损的项目。

 

\ \

 

RapidEye-辽宁朝阳(2009年5月底)玉米播种前  /  CBERS-辽宁朝阳(2009年7月)灾害发生前

 

辽宁朝阳市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玉米,约2200平方公里,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70%以上。灾害发生后,东方道迩迅速开展实地调查,进行了全面的资料储备和现地数据分析。8月30日-9月4日,利用RapidEye卫星拍摄约20000平方公里灾区数据,并处理完成。工作人员根据RapidEye影像的波谱特征(主要利用红边波段和近红外波段)和玉米旱灾的特性,完成了耕地地块数据、玉米地块数据、玉米不同程度受灾分布和面积、玉米灾损估损额(按损失等级和全损两种)等成果。最后,通过实地采集数据进行结果验证和对比,定损精度达到90%以上。

 

\ \

 

耕地地块提取成果  /  玉米地块提取成果

 

农业保险不同于传统的农业遥感应用,对影像的重访周期、分辨率以及费用等都有相应的要求。根据以上要求,综合对比10余种卫星数据后最终选择重访周期短、空间分辨率适中(5米分辨率)、波普信息丰富(具有红边波段和近红外波段,对植物具有较高敏感度)、费用较低的RapidEye影像作为本次试验的遥感影像数据源。将卫星数据与地面采样数据相结合,经过一定的分析模型,能够对受灾作物进行遥感分级定损,并提取面积。再根据相应的理赔标准,能够直接估算出大面积灾害损失金额,无需全面实地查勘,从而起到节约人力成本,提高理赔效率的作用

 

 

\ \

 

RapidEye-辽宁朝阳(2009年8月底)旱灾发生  /  辽宁朝阳玉米旱灾定损图   

 

 

 

相关阅读

 

全球第一个环境资源卫星星座RapidEye由5颗卫星组成,5米分辨率, 5个波段;日覆盖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,能够在15天内覆盖整个中国。
了解更多:http://www.bjeo.com.cn/pubnews/213730/20090218/215808.jsp